从虚拟表征到具身共在:智能体嵌入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认知重构与路径突破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点击量:537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深陷“文化折扣”与“单向输出”的双重困境,而智能体(AI Agent)正通过认知重构与技术升维开辟破解之道。这虽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却因文化解码断层与用户参与缺失导致意义耗散;智能体则将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升维为“身体—技术—环境”耦合的共在实践,重构传播主体的权力结构与认知逻辑。具有“类主体性”的智能体可通过多模态交互、元语言再生与人机协同评估矩阵来突破传播效能瓶颈。智能体的嵌入不仅加速了全球传播格局的去中心化重构,更以技术具身性与人文引领性的辩证融合,推动国际传播从“文化传播”迈向“文化共在”。
- 【关键词】
- 智能体;虚拟表征;具身共在;国际传播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智能体
“智能体”一词来源于英文“AI Agent”,指能够在特定环境中感知信息、自主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实体,其核心特征在于自主性、交互性与适应性。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的符号主义与逻辑推理,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转向行为主义,强调通过“感知—动作”循环与环境直接交互;20世纪90年代引入BDI(信念—愿望—意图)架构,赋予智能体目标导向和长期规划能力;2000年后,随着机器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的崛起,智能体逐步从预设规则转向数据驱动的自主学习;智能体的最新技术进阶则是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和演进,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体的融合推动了跨模态任务处理与物理世界交互,智能体越发展现出类人特征,其进化趋势是越来越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智能体已从理论概念演化为重塑生产、生活与社会的基础单元,正在逐步从作为依附性与被动性的技术体演变为作为学习性与能动性的拟人体。理解智能体的核心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具有“类主体性”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二)虚拟表征
虚拟表征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传播学视域下,虚拟表征指通过数字化符号系统(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对文化进行抽象化、离身性的再现与传播范式,是数字化时代初期文化传播的主流范式,在文化遗产保存与跨时空传播中发挥着基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