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难民”现象透视:用户—平台的情感驱动与游戏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6
点击量:58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结合TikTok和小红书(RedNote)的平台属性,分析得出驱动“TikTok难民”选择迁移的原因既包括平台情感倾向这一内部因素,也包括群体认同感、关系网络构建等外部吸引力;同时,“TikTok难民”以主动选择和协商调适的方式顺利融入与小红书原住民的文化联欢中,构成了一次独特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球化数字交往。然而,当迁移初期的新鲜感与高度关注退却后,平台方及相关监管部门仍需关注小红书商业化发展与社区氛围维护、互动边界与网络空间秩序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健康、有序且安全的“网络家园”。
- 【关键词】
- “TikTok难民”;小红书(RedNote);用户—平台关系;游戏传播
数字时代全面来临,数字技术竞争成为影响大国关系调整的核心动力之一[1],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软技术”,还是高端半导体等“硬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化趋势。2025年1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加速审理涉及强制出售或全美封禁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TikTok的法案,让众多TikTok美国用户忧心忡忡,大量自诩为“TikTok难民”的美国用户开始大规模涌入另一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RedNote)。截至2025年1月15日,该用户迁移潮直接促使小红书在87个国家登上AppStore的免费排行榜第一位,其中就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家。[2]
与此同时,作为“赛博难民”涌入小红书的美国及部分欧洲用户通过主动选择和协商调适,与作为“原住民”的中国用户共同栖息于新的“网络家园”,展现出极为友好的交流氛围。他们不仅就各自国家的文化、生活、趣事进行分享与讨论,还积极参与跨文化的互动活动,如语言学习、才艺展示、时尚搭配等,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文化交流现象。这一奇观化现象说明数字时代的网络用户并未因客观的政治冲突或宗教信仰差异改变个人对平台的选择,反而更注重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匹配度和群体认同感。
鉴于此,本文拟结合TikTok和小红书的平台属性,从用户—平台的关系出发分析驱动“TikTok难民”选择自主迁移并付诸协商实践的原因,同时也
上一篇:流动、想象与脱敏:网络视频举报现
下一篇:日常之魅:从小红书“对账”看跨文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