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个体想象到集体认知:社会性算法知识的逻辑演进探究
作者:廖梦夏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量:1372次
【摘要】由于算法本身的复杂性与不透明性,用户在长期的日常实践中,逐渐将算法经验转化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性民间知识形态。研究发现,算法的民间知识演进可分为个体和集体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算法意识”与“算法想象”是个体阶段的两个重要环节;“算法八卦”是从个体过渡到集体算法归纳的关键性步骤。进入集体阶段后,社会性算法知识可进一步分化为操作性知识与规范性知识两大维度。其中,“算法审计”作为一种规范性知识,在其形成过程中对算法偏差与算法歧视进行的反身性思考,揭示出算法技术、网络平台与用户之间呈现出复杂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平台的新制度主义导致人与算法技术的关系逻辑和过程逻辑被重构,而其中的公共价值导入值得
    【关键词】
  • 社会性;算法知识;算法归纳;算法审计;平台新制度主义
近年来,学界和业界特别关注用户如何在深入理解和应用算法的过程中,实现对其更为高效的利用与批判性反思这一议题。对它的讨论催生出两类重要的知识范畴——算法专业知识与算法民间知识。算法专业知识指的是算法平台工程师所精通的、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知识,它涵盖了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复杂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以及个性化算法推荐等多个维度。这些技术被用以优化平台性能,通过定制推送用户最感兴趣且高度相关的内容,从而增强用户黏性与促进平台的商业目标达成。 而在社交平台另一端的活跃使用者们往往会依据个人经验及对算法运作的有限理解,构建起另一套独特的“民间知识”或称“民间理论”。它是一种去中心化和去专业化的社会集体性经验分享。学者麦克·德维多(Michael DeVito)明确定义了算法的民间知识,认为它是一种直观的、非正式的知识,包括关于算法如何工作的朴素的因果解释,以及对算法运行效果的看法和态度[1],是一种非正式但广泛传播的社会性认知。与算法的专业知识相比,算法的民间知识是一套针对社交平台前台的操作知识体系,是用户间不断交流、验证与重构的操作指南。由于算法推荐机制的不透明性和黑箱化,从经验角度对算法进行社会性解释,已成为当下社会应对算法不可知性的共同路径。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用户自主性的发挥,也揭示了技术与社会相互塑造的深刻关系。 算法民间知识领域内诸多概念如算法意识、算法想象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年味儿”的消解与重建:数字化背   下一篇:封面人物·宋建武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3期 总第567期 出版时间 2025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