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探究
作者:戴金玲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量:1489次
【摘要】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国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内涵,在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核心作用越发彰显。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分析中国纪录片创作传播特性,基于认同理论剖析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面临的认同视野局限、认同策略单调和认同艺术欠缺等困境及成因,进而提出深度发掘其独特价值、尊重文化多元、发掘其融合传播潜力、洞悉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增强传播精准性、善用国际语言等策略,激发国际潜在受众,强化文化认同,奏响共鸣之音,为提升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新视界。
    【关键词】
  • 媒体融合;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认同理论;特性;策略
十年来,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伴随着全媒体、跨文化、融合化传播的趋势,中国纪录片的生产手段、叙事策略与传播平台渠道都发生了质的变革,“在内容生产方式、传播形态、交互形式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国际传播”。[1]思想性、艺术性、文献性、揭示性非常独特的中国纪录片作为艺术精品和国际文化名片,理应着力凸显中华文化内涵与影响力,持续提升传播效应,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责任。 媒介深度融合时代,传播生态与格局的变革、受众消费心理与习惯的变化、传播平台渠道的拓展,促使媒介形态、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运营模式等发生颠覆性变革,信息传播更快捷、技术引发的观赏性更好、传播双方交互性更强的纪录片越来越受用户青睐。用户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在电视上收看、分享纪录片。他们更多地寻求在新兴媒体特别是移动端上消费纪录片。新兴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为国产纪录片传播拓展了渠道、平台和空间。文化交流生态格局的重塑、用户消费方式的变化、参与交流主动性的增强促使研究者、创作者着重考量中国纪录片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拳头产品,如何适应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革,在引领舆论、文化传播、服务社会、争夺国际话语权等领域中发挥作用。   一、媒介深度融合时代中国纪录片创作传播特性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论“第二个结合”内蕴的国际传播价   下一篇:“二创”短视频侵犯著作权问题实证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4期 总第568期 出版时间 2025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