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二个结合”内蕴的国际传播价值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量:119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标识性内容,鲜明回答了“巩固文化主体性、塑造崭新文化生命体、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内蕴着丰富、深厚的国际传播价值。“第二个结合”通过多环节链式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推动话语体系创新为逻辑起点,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以促进良好形象塑造为理路选择,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价值使命,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 【关键词】
- “第二个结合”;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1]“第二个结合”重大命题的提出与深化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但从国际传播视角的研究仍较为有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静态地看,“第二个结合”从文明主体内部更加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拓展了文化承继、弘扬和跨域传播的历史纵深。动态地看,“第二个结合”在外部世界文化潮流激荡中,以推动话语体系创新为逻辑起点、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以促进良好形象塑造为理路选择、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价值使命,多环衔接、全链式动态赋能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我国在多元文化样态交织交融和隐性意识形态博弈中保持清醒坚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心,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提供重要动力支撑。
一、“第二个结合”推动话语体系创新
作为特定利益、思想或意识的功能型承载介体,话语是国际传播能力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乡土文化传播创
下一篇: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中国纪录片国际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