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生成式AI驱动的新闻个性化与公共性平衡的探索
作者:刘泓成 张国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量:1170次
【摘要】生成式AI通过数据赋能创作、智能推荐革新和交互体验升级,为新闻个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新闻个性化亦可能引发“信息茧房”效应和过滤泡沫现象等,削弱新闻的多样性和公共性价值。因此,剖析新闻个性化对公共性的影响,包括“信息茧房”效应、议程设置的重构以及伦理责任的考量,并提出平衡个性化与公共性的策略性建议,还有提升算法透明度、实施内容多元策略和强化公众参与,对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生成式人工智能;新闻个性化;新闻公共性
生成式AI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在没有人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生成图文、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从2022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到2024年春节期间震撼发布的Sora,一系列技术突破不仅见证了生成式AI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生成上的飞跃,更深刻地影响着新闻生产、信息传播及人类实践的方方面面。生成式AI既能根据用户的偏好和兴趣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增强用户体验和黏性。亦可能引发“信息茧房”效应与过滤泡沫现象,对新闻内容的公共性价值构成潜在威胁,进而挑战新闻传播的公共责任与社会功能。因此,在探索生成式AI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新闻公共性的影响,努力寻求个性化与公共性之间的平衡。   一、生成式AI驱动的新闻个性化机制   (一)数据赋能创作:跨越数据洪流,精准塑造个性化内容 数字化转型显著压缩了用户从产生需求到获得满足的过程,而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则进一步加速了用户需求向满足端的渗透,催生了新闻内容生产模式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AI系统能够高效处理并深度分析庞大数据集的能力。以ChatGPT为例,它融合了多种信息资源,诸如维基百科的内容、网络爬虫所获取的数据、学术期刊的论文成果、新闻媒体的报道、百科全书的丰富知识等。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数据量接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媒体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   下一篇:城市形象与周边传播的互动研究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4期 总第568期 出版时间 2025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