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对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呈现与传播
以《大敦煌》为例
作者:侯小天 郭可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474次
【摘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大敦煌》以敦煌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为线索,通过追寻、发掘敦煌的史实例证,再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奇历史。《大敦煌》借由文化景观的示现与媒介记忆的形塑双重路径完成对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影像呈现,通过建构价值共通、命运共联的共生文化身份,为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现实可能。
    【关键词】
  • 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媒介记忆;跨文化传播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相处的一种实然状态,在发展方向上体现为应然和必然的有机统一[1],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担负着传承精神价值和诠释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大敦煌》聚焦过去与现在均作为文明交流互鉴典范的敦煌,以再现敦煌历史、塑造敦煌文化记忆为基础建构能连接全人类的共生文化身份关系,通过发掘史实例证与传奇故事展现东西方的商贸交流、文化交流与艺术交流,呈现并传播文明交流互鉴观念。   一、文化景观的示现:文明交流互鉴观念的空间再现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利用影像对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文化风俗、名人巨匠等传统文化载体进行记录和表达,将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抽象的概念物化再现为可感知的视觉空间[2]。《大敦煌》通过示现兼具视感属性与思维意向的敦煌文化景观,再现多重文明交流互鉴、兴盛繁荣的文化空间景象。 (一)城市景观:打造绽放传奇的开放空间 城市景观是承载文明交流互鉴故事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意象与思维标识外化的文化集合空间。《大敦煌》使用大量视觉语言建构高大、宽阔的敦煌城市景观,为观众营造开阔的感官体验,也为各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传奇故事在此交会打造开放的文化空间。 在镜头语言上,《大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涉农报纸的突围路径   下一篇:“破圈”与坚守:全媒体转型路径研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3期 总第567期 出版时间 2025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