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的逻辑与路径
作者:宋立 杨静 蔡爱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399次
【摘要】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需放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宏观叙事的逻辑中去考察,围绕“谁在记忆”“记忆什么”“如何记忆”三个核心问题,可以将“Z世代”作为叙事主体,将黄河故事的数字化经典文本当作记忆内容,将青年网络文化消费规律当作如何记忆的准则。遵照“梳理—继承—发扬”的路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介资源与优势,依照新媒体文化传播的规律展开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的行动。
    【关键词】
  • 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逻辑;路径;“Z世代”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特别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这些指示精神为黄河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指引和动力,强调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黄河,作为承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最核心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以“Z世代”为代表的“数字原住民”群体中亟须通过新媒体叙事实现文化的再现与重构,我们遇到了保存最珍贵的民族集体记忆的媒介化命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实现黄河文化集体记忆的传承。 一、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的逻辑 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紧紧围绕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问题,即“谁在记忆”“记忆什么”“如何记忆”[1]这一叙事逻辑逐次展开。 “谁在记忆”: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要抓住“Z世代”这个关键群体。“Z世代”和互联网一起诞生,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有着更广阔的全球视野,表现出了比其他世代在世界性议题和公益议题方面更加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以一种更为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发言”,“展现了强烈的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立场”,更可贵的是,“中国Z世代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也有着强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近代上海舞台艺术史料分类及其传播   下一篇:5G环境下“出版3.0”模式初探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3期 总第567期 出版时间 2025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