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体用贯通: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媒介表达
以“了不起的甲骨文”全媒体主题报道为例
作者:陈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30  点击量:1208次
【摘要】现回顾了历史上“中体西用”等文化观念的提出及其局限性,指出体用脱节是导致文化困境的根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特征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媒介表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以河南日报社“了不起的甲骨文”全媒体主题报道为例,分析了其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具体实践,并指出这一案例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表达的旨归提供了经典范例,充分展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主立场与独特创造。
    【关键词】
  • 中国式现代化;媒介表达;“了不起的甲骨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用之辨   在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百余年道路上,怎样在传承上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解决好“如何融入现代”以及“如何走向世界”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一直是摆在一代代贤哲志士面前的难题。一个古老而持重的东方古国,在负载着数千年文脉的同时,如何能够合宜地面对并自洽于器物尖利、制度开化、思想新异的西方世界?换言之,当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建设之需,当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亦无法支撑起斗转星移的现代主体之用,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之间,又该何以自处?何以立足? 事实上,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复杂问题,中国人充分运用哲学思维,总结并提出过多套方案,涉及本末观、主辅观、道器观、体用观,具体表述有譬如“中本西末”“中主西辅”“中道西器”“中体西用”等。而在这些思考中,最广为流传且影响深远的便是体用观。自清代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并被普遍认为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发端,至张之洞全面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2],以至于“当时提倡西学者,几乎无不论‘中体西用’,道‘西学中源’,可见两说是有助于西学输入中国的”[3]。由此观之,“体用观”可谓充分参与了中国现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用传播“活化”甲骨文   下一篇:与时代同行的新闻追梦人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4期 总第568期 出版时间 2025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