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播“活化”甲骨文
评析“了不起的甲骨文”融媒产品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30
点击量:135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现基于对“了不起的甲骨文”全媒体主题系列报道的文本分析,阐述该产品为使命之作、共振之作、特色之作与联结之作。同时认为,该产品可以经由打造现象级产品、深度剖析甲骨文与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间的内在联系、做好衍生品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传播影响力。
- 【关键词】
- 使命之作;共振之作;特色之作;联结之作
2024年伊始,《河南日报》推出了“了不起的甲骨文”全媒体主题报道系列特刊。截至7月31日,已连续推出30期。该产品在国内外广受好评,成为一个值得研究与学习的典型案例。整体上看,其可谓使命之作、共振之作、特色之作、联结之作。
一、使命之作:立意高远,响应国家重大需求
自2016年7月1日提出“四个自信”至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党与国家对文化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此背景下,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不管是对安阳、对河南,还是对中国,乃至对世界而言,其潜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不过,甲骨文的潜在价值虽大,但其毕竟是一种早已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字系统。如何让甲骨文“活”起来,从“故纸堆”走进公众视野甚至进入人们的衣食住行购日常生活,便成为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
《河南日报》作为甲骨文发掘地的省委机关报,牢记“政治家办报”使命,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将殷墟甲骨文打造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为己任,“不计成本”地每周三在第五版固定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特刊。该特刊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落到了实处,为解决让甲骨文“活”起来的时代命题交上了一份优异答
上一篇:“大宝”契符:作为物候媒介的甲骨
下一篇:体用贯通: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