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存在即影像:康德先验哲学视角下社会视频化本质的探究
作者:卢秋竹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3  点击量:1625次
【摘要】通过借助康德先验哲学,影像的普遍存在性可由意识的普遍存在性以及感性的普遍存在性推论而出。社会视频化的本质是影像的遍在性与人对获取、模仿、传递影像的天然需求,在技术成熟时的必然结果。而这只是影像普及化的开始,全面影像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向。然而影像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媒介,长期且不显著地微妙作用于感官,由此对人造成影响,意识对此种作用机制的忽略或将会导致人对于社会视频化可能造成的更为复杂的后果无法获悉完全,沉沦于虚拟影像所制造的自由幻境,而忽视了其依赖故而为技术所控制的事实。
    【关键词】
  • 社会视频化;康德先验哲学;感性直观;影像媒介
尽管网络视频作为影像并非新媒介,被称为“视 频化社会”的时代却刚刚到来。已有研究总结出了社 会视频化的表现、特点。譬如视频与社会各领域更深 度地进行融合,传统的单向传播关系以及万物之间的 关联方式被重构,视频正成为智能时代与深度媒介化 时代信息传递介质的基本形式。[1] 目前视频技术对个 人生存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显著且积极的影响得到 了研究者们更多的关注与强调,然而从媒介本质角度 上看,社会视频化的影响往往更加复杂、隐蔽且深远, 却容易被基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人的认知能力所 简化、忽略、遗漏,其运作本貌甚至不可被完全认知。 若想全面且透彻地考察视频化社会之于个人生存与 社会发展影响之真相,还需更加学理地对视频化社会 开展一种更为本体论式的、宏观而抽象的考察,以把 握社会视频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与发展规律,从而 探究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以期真正揭蔽视频化 社会之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一、存在即感性:感性直观的遍在性证明 视觉文化是指“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 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 的感性主义形态”[2] ,由此可以得知,影像的本质是由 感性决定的;而感性之本质,又根本由意识之本质所 决定。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时认 为,媒介链条上最后一个环节是“言语”[3] ,换言之,媒 介皆是身体向外部世界之延伸,最贴近身体的媒介 是言语(口语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   下一篇:封面人物·范以锦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3期 总第567期 出版时间 2025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