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S模型的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策略
以《人民日报》短视频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3
点击量:217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从2016年开始,短视频便快速发展,并逐步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成为一种全新的内容传播方式。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抓住此次机遇,以进驻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方式增加网民关注度,增强舆论引导力。通过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基于SIPS模型探讨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和产品因素在《人民日报》短视频传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题材的选择、表现形态、传播模式等特征,总结其内容模式的核心特点。
- 【关键词】
- 《人民日报》抖音号;SIPS模型;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主流媒体之一,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起着重要作用。短视频自2016年以来便以一种势如破竹的态势迅猛发展,诸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逐步成为当下颇受用户喜爱的一种内容传播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1]其中,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7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97.7%。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用户行为的变化,主流媒体面临着传播方式和内容呈现的挑战。了解主流媒体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对于推动媒体融合、提升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转型升级成功的背后体现了主流媒体的创新精神和新闻专业能力,按照抖音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前十名排序选取代表性主流媒体抖音号(见表1)。
《人民日报》抖音号于2018年9月正式入驻抖音平台,开通《人民日报》抖音号,截至2024年7月共计有1.7亿粉丝。[2]因此,本文将《人民日报》抖音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SIPS模型(社会化、互动性、个性化、分享性),从“共鸣—确认—参与—共享与扩散”四个阶段,探讨其传播策略的特点和效果,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针对《人民日报》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不足之处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舆情应对研究
下一篇:融媒体背景下媒校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