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舆情应对研究
以两起重大舆情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3
点击量:175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的舆论环境已然形成并在不断变化之中。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不仅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现实需要,也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面对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准确掌握媒介传播新特点,及时掌握媒体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切实提高应对突发舆情的科学化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关键词】
- 舆情处置;媒介素养;四种能力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的新变化
(一)新媒体兴起构建新的舆论生态重塑舆论环境
互联网的兴起营造了新的舆论环境。新形势下,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顺应网络舆论工作的新需要,是科学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根本保证。2024年3月22日,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互联网给世界发展普及带来了诸多“颠覆性”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对传统传播方式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观点,并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大V、意见领袖,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甚至左右了社会话语权。与此同时,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传统媒体也快步从纸端,到网端,再到移动端,从网络论坛到微博、微信,实现了传播平台、方式的快速更新。这些因互联网革命而带来的传播平台、传播方式、舆论环境格局的变化造就了一种新的舆论生态,进而形成了新的舆论环境[1]。
(二)移动互联时代舆论环境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是公民社会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提高。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的当下,每个人都有自主发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二是信息发布者从有形到无形。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是通过报纸、电视
上一篇: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如何更深入人心
下一篇:基于SIPS模型的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