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民国期刊的科学传播理念和实践探赜
以《儿童世界》为例
作者:彭焕萍 王倩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13  点击量:4792次
【摘要】民国时期,在“儿童本位论”的影响下,儿童期刊的科学传播从自发走向自觉,呈现出崭新的变革之势。《儿童世界》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在科学传播理念上呈现出实用与适用的科学内容选取、多元与融合的科普文本创作、呈现与反馈的科学知识流动的特点。《儿童世界》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科学传播探索,是对五四时期现代儿童观——“儿童的发现”思潮的回应,也为面向儿童的科学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阐释空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儿童世界》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份白话儿童期刊,学界多将其视为文学期刊,关注其文学属性,探究郑振铎和《儿童世界》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贡献。然而,在此视角之外,《儿童世界》也顺应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大众化运动等时代潮流,关注到科学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尤其是徐应昶担任主编时期开展了丰富的科学传播实践。   一、儿童本位论:《儿童世界》科学传播的理论起点   中国近代儿童期刊进行科学传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小孩月报》。1897年,由梁启超参与策划的《蒙学报》涉猎了数学、智学、舆地等知识。1902年在北京出版的《启蒙画报》以教育启蒙儿童为宗旨,使用白话文,传播数理化等近代科学知识和人文地理常识。上述清末民初阶段的儿童期刊,虽然已经具备读者群体划分的理念和科学启蒙意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借用了儿童期刊的形式,既没有观照儿童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方式,也很少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属于传统蒙学的灌输式教育。 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华传播并阐释了“儿童中心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尽管文中没有提及杜威,但其观点与杜威的“儿童本位论”是极为契合的。因此有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作家》期刊的转型方式探析   下一篇:《申报》视域下晚清环境卫生知识的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5期 总第569期 出版时间 2025年5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