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拳的数字化传播与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量:263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武术是彰显中国特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但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出现文化流失、传承受阻、市场化困难等现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播的多样性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为武术文化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元宇宙技术的数字化结合,以广东省莫家拳为例,从分析现存保护、传承和传播的相关问题,到提出在元宇宙视域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的路径和方式,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莫家拳作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是国家认可的129种拳种之一,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家拳的发展传承至今已有七代、近三百年的历史,拥有深远的文化内涵。[1]但近年来,莫家拳的传承遇到很大困难,首先城市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使得人们对莫家拳等传统武术的兴趣减弱;其次,德高望重的拳师们相继离世或年事已高,无法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拳术;再次,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像咏春、洪拳、蔡李佛拳等拳种的IP化传播,导致其知名度较低。如何才能让非遗莫家拳突破传承困境和传播瓶颈?本研究从技术赋能、智能传播、虚实交融、沉浸式经济等方面给出可能性。
一、技术赋能:助力莫家拳数字化生存
(一)大数据技术:构建莫家拳海量数据库
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文化,一直以言传身教作为主要的传授方式,而其传承方式的保守性和单一性是武术传承人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大众对武术的认知渠道较少、了解也不够充分,难以引起情感共鸣而产生文化认同,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口碑式”传播。各种新媒体媒介对于武术文化的呈现形式,可使武术的传播突破时间、空间、语言的限制,让不同语言背景、文化背景的受众全方位地学习技能、感知文化,进一步拓展武术的数字化传播空间。[2]
莫家拳代表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其独特的套路、拳法、腿法和棍
上一篇:寻趣、分享和沉浸:传播游戏理论视
下一篇:从消解到赋能:新媒体传播对主流舆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