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舆论场域下都市报监督报道的叙事表达
——以《大河报》监督报道的实战操作为例
作者:王悦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2  点击量:1922次
现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是大众传播实践和权力制约理论的结合。所以,监督报道的含金量在于制约公权力,监督社会公平正义的运行,这也是监督报道受读者欢迎的主因。 中国很多都市类报纸自诞生之初,就带有舆论监督的基因。但随着传播环境、舆论生态所构成的舆论场域的变化,近几年国内不少都市报开始裁撤“深度报道部”,监督报道变得越来越少,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刊文发问“批评性报道去哪儿了?”在新舆论生态下,《大河报》一直未放弃监督报道这个王牌“内容IP(Intellectual property)”,结合报社20多年的舆论监督报道实战经验,近几年相继推出了《铲除郑州沙老大》《郑州6.5亿元新建立交桥成了新堵点》《一年多过去了,高龄津贴咋不见踪影》《搜寻郑州僵尸围挡》等一系列在河南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报道。 这些舆论监督报道既赢得了政府部门的配合支持,又在读者中产生了不错的口碑和传播效果。这些尝试和探索,为都市类报纸在监督报道的叙事表达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监督报道的价值属性变化   目前,面对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的变化,监督报道的价值属性也正在发生变化。监督报道的操作,不能只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等感官需求,更要兼顾宣传报道的舆论环境和负面影响。总体上说,监督报道要兼具“趣味性”“贴近性”“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5.00
上一篇:坚守传统深化改革 打造民生新闻品   下一篇:聚焦“南水北调” 唱响南阳声音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