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人文关怀的影像表达
——谈纪录片《姥姥》的创作体会
作者:顾 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6  点击量:2039次

前段时间,河南电视台播出的三集纪录片《姥姥》,讲述的是几代人之间的故事和人对家庭的理解。纪录片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阶层的,各具典型代表性的姥姥们为视角,片中的每一个姥姥如张姥姥、帅虎姥姥、朱姥姥等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她们都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有着不同的人生历程,有着不同的家庭,生活各异却又各具代表性。这部纪录片就是想以人文关怀的角度,集中呈现了这一群“姥姥”的生存状态,她们的困惑、矛盾以及亲情等。

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我觉得,我们所做的这个有关亲情的纪录片,与《爸爸去哪里》等一些亲情节目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不只是表面上的关注和娱乐老年群体,而是进行一种人文关怀式的思考,我们不仅仅是渲染亲情具有心灵鸡汤似的慰藉功能,亲情的温情,亲情的怀旧,亲情的养心等等,而是在客观理智地去记录、去发现、去思考中国式亲情在当今大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 注重受众情感,凸显人文关怀

   《姥姥》谈的是几代人之间的故事和人对家庭的理解。无论是从纪录片的叙事主题、表现手法和创作视角,还是受众的接受体验来看,整部作品都力求体现出一种浓郁的人文意识和生活气息。

纪录片《姥姥》从普通人的生活角度出发,抓住的是“老人”这一普通群体,并更切实关注“姥姥们”,选择更为具象,主题更为鲜明。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社会进程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的趋势愈发突出和明显。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老人们的生活相较以往有了明显转变。在完成下一代子女的养育工作之后,很大程度肩负起养育孙子女的责任。而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则体现得尤为细腻和明显。因此,面对人生步入老年,生活重心和心态的转变,老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日益凸显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姥姥》通过客观纪实的手法,细腻刻画了姥姥这一群体所表现出的种种独特心态心境和精神反应,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生活以深情观照,与普通受众生活更为贴近,易于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体现了本片的人文情怀和对于受众情感的关注。

纪录片《姥姥》的镜头从每一个姥姥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生动形象地讲述生活在中国城市里的中国老人的故事。视角的选择以受众为本位,注重受众的情感体验。以普通人为主角,充分发挥了电视语言贴近性的特长和优势,以“家庭”这一主题为中心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地关注姥姥们与子女,孙子女之间的生活,力求凸显我们对姥姥这一老年群体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情感表达。

二、 视角意象选择,体现价值内核    

“家庭”这一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普遍都具有特殊情结。纪录片《姥姥》聚焦这一主题,意象的选取与主旨贴近度较高,力争较为出彩、较好的体现这一价值内核。

纪录片《姥姥》的视角意象选择都尽量具体而生活化。在整片表现姥姥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中,意象选择从城市中普通的居民生活小区开始。从每一个普通清晨,在小区花园,姥姥们聚集在一起聊家常。之后是叙事线索的切换,描述姥姥们在各自家中整理家务,买菜洗衣,照顾孙儿的场景。同样呈现的还有在不同的家庭生活中,姥姥们和子女、孙子女的相处场景和模式。张姥姥、帅虎姥姥、朱姥姥等姥姥们性格迥异,家庭生活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模式。她们有的较为内敛,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在了对孙子的悉心照顾上,个人情感和生活的感受变得微乎其乎。有的较为强势,依然占据着家庭生活的话语权,保持着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社会活动。有的相对平和,子女忙于工作而担负起照顾子女下一代的生活责任,在三代共处中其乐融融。这些场景熟悉亲切,姥姥们的生活有相似也有不同,却都颇具代表性。植根于每一个普通人,有着广泛的受众接受基础。这些叙事意象将纪录片的叙事形态建立在了生活情境和记录故事的基础之上,并非一味地将主题横切式隔离,而是生动再现了生活内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性。将叙事主题在意象表达上变得可感可触。在熟悉的场景中见到中国人的家庭和人生,对于受众来说具备人情味、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纪录片本身成为一个可经历的叙事体验。使得《姥姥》这一纪录片中的“家庭”主题含义从始至终蕴含在生活内容之中。贴地气,富含人情味,这种情感共鸣也是中国家庭文化中最抓取人心的核质。

三、 镜头文本表达,呈现真实质朴

     纪录片《姥姥》文本语言表达较为直白质朴,通俗易懂。并注重与画外音较好切合,达到升华主旨的效果。例如院中一片小草的特写镜头,画外音文本则从小草的细节着手,将小草喻为正待成长的儿童们。对于小草成长的期待也正如姥姥们对孩子们的期望一样,引用贴合,联想合理,将文本与画面原本模糊的外在关联变为可感可触的内在联系,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总体而言,纪录片中的文本在平实描述生活场景和叙事经过的同时都能点明主题。朴实的记叙手法加以适当的抒情表达,使得文本和画面的表达契合力度更为合理,情感渲染的表达恰到好处。而每一集片尾的文本文字虽然短小简洁,却也能较好的契合本集的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集内容以引入姥姥们的生活现状为主,片尾的文本描述了中国城市老人的现状,中国民政部预计,到202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4年突破4亿。第二集内容刻画的是老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家庭诉求,片尾的文本则着重放在了描述家庭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功能。第三集是完结集,前两集记录内容回归,并归于中心点。因此,最后的第三集末尾文本,以“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为升华。文本主旨的提炼层层深入,不仅与每一集的中心所契合,也步步递进,形成完整的价值诉求,较好的体现了本片的创作导向。

在镜头的表达上,《姥姥》的镜头使用以跟镜头为主,采用自然光和客观环境光,注重环境本身的表现力。片中有大量浅景深镜头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体现片中人物的生活状态,注重画面的平易亲近,更为贴近生活。在表现方式上,更为强调的是真实和再现,片中的人物活动、环境场景和叙事风格较好地融为一体,使得纪录片总体呈现一种真实质朴的审美特征。

三集人文类纪录片《姥姥》,聚焦当前城市老人的生活现状,将“家庭”这一主旨作为创作内核。以人文关怀为创作导向,给受众以关注老人,善待父母的思考,并在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环境下,对老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深切观照,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姥姥》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我们也希望能通过纪录片《姥姥》引起大家对中国式亲情的反思,并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使大家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上一篇:电影大数据国际文献综述   下一篇: 为了远方的观众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