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视觉符号传播视角下国潮创意的文化自信探究
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作者:熊铮铮 赵民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6  点击量:729次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文化的表达形式正在经历更新迭代,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上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在传统文化的表达与创新中,视觉符号给予受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冲击和体验,对挖掘传统文化、推动全新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以视觉符号传播理论为依据,探讨节目创新表现中,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化转变,提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建议,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6月23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荣获第28届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文本基础,凭借其文化创新表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典范。“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形象进行全新表达,引发了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掀起了一股时尚的国潮风,在传播中具有高度的文化穿透力,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以及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由守正到创新的文化语境。   一、转化动力:视觉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一)视觉符号文本衍生出新的互文性生产实践 所谓互文性,也叫做文本间性,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他文本的影响。如今,跨场域的“图像和图像”的互文结构在VR、AR、元宇宙等新媒介打造的沉浸式语境中得以出现。具体来说,“将他者图像符号剥离原文本而纳入新的文本表征体系并赋予特定的意义成为这一互文结构生成的要义所在”[1]。“端午奇妙游”的《定军山》节目通过戏剧和电影画面这一细节引入,将不同的画面相结合,使受众置身于形象的历史场域之中。电影和戏剧中的画面原本是节目《定军山》文本之外的图像,却出现在节目之中,并且将“鼓槌”这一元素从中提取,以“鼓声不停,传承不止”的象征意义在舞台上展开,这一符号的出场表达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生态环境类政务短视频发展现状与传   下一篇: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