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作为社交货币的《狂飙》:影视剧出圈的互动仪式链研究
作者:杨 晓 周 芮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6  点击量:592次
【摘要】在寻求认同感与表达欲的数字互联时代,高热度的影视剧成为重要的社交货币,网络视频平台的发展为个体搭建起使用社交货币的虚拟场景,为个体间互动仪式链的形成提供条件准备。在对影视剧《狂飙》受众群体的互动仪式链形成与产生效果的研究中发现:互动仪式中产生的身份符号与情感能量能够投入新的互动仪式中,将过去与现在的情境相连,对影视剧的出圈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与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使得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的Web2.0迅速发展,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建构,改变了受众的身份与属性,“受众”成了兼具信息生产、传播与接收为一体的“用户”,在互动与社交的驱动下进行信息生产与传播,通过参与架构制造网络效应[1],为影视剧受众间的虚拟互联和在线互动提供了便利。鉴于此,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影视剧《狂飙》的出圈为例,试图探究在以娱乐为价值取向,以共鸣为认同标签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影视剧《狂飙》何以成为受众群体间的社交货币?影视剧受众群体间互动仪式链是如何形成的?其仪式链模型是如何推动影视剧出圈的?   一、理论回顾   “社交货币”一词最早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中被提及,布尔迪厄认为“社交货币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真实而又潜在的资源,它来源于社交网络和群体,既存在于虚拟网络,也存在于离线的现实”。[2]“社交货币”的核心在于分享,凡是能买到别人的关注、评论、点赞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社交货币。[3]影视剧《狂飙》,作为央视八套连续九年收视榜首的节目,拥有极高的热度与话题讨论度,成为其网络用户间进行互动往来的“社交货币”。 柯林斯基于微观情境学视角,在欧文·戈夫曼提出的“互动仪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互动仪式链是人们日常生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跨文化共情传播:河南海外形象构建   下一篇:人工智能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路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