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论陈木胜警匪片中“警”与“匪”形象的塑造与嬗变
作者:栗子涵 卢 焱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2  点击量:1029次
【摘要】角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的成功塑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品质与价值。陈木胜作为香港知名导演,其所创作的警匪片部部经典,并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选取陈木胜的6部警匪片代表作,从造型设定、性格特征、人物逻辑、创作的文化底蕴四个方面出发,研究其作品中塑造“警”“匪”角色的特点和警匪形象的嬗变规律。
大卫·波德维尔曾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留下“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评语[1]。在香港电影的众多类型中,警匪片可谓将这八个字诠释到了极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创作者,而陈木胜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警匪片,多次获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提名,遗作《怒火·重案》(2021)更是以13.14亿元的票房荣登中国影史港片票房冠军。陈木胜作品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在人物性格上的丰满塑造和精准把控,笔者将选取6部陈木胜警匪片代表作,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塑造“警”“匪”角色的特点和其作品中警匪形象的嬗变规律,为未来警匪电影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香港警匪片发展史与“工人”陈木胜   较为成熟的香港警匪片出现在1950—1960年间,彼时的香港刚刚安定下来,二战带来的阴影还未完全逝去,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不高,警匪片在香港市场上只作为粤语戏剧片与古装武侠片的附庸,发展缓慢。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出现,大量电视人才转向电影行业。香港警匪片也借助这股新生的浪头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章国明的《边缘人》(1981)。1980年代前期,受益于香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消费水平提升,香港电影业整体呈蓬勃发展态势。1986年的《英雄本色》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脱域视角下网络直播中的共情策略研   下一篇:封面人物·吴果中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