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与建构
——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作者:刘睿宁 屈会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1  点击量:708次
【摘要】当前,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以《流浪地球》系列作品为代表,逐步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思想性、电影审美的艺术性、科技融合的技术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现路径。在面对全球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和建构是当代电影人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当下,数字革命迭代更新,文化产业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动,如何准确把握社会精神脉搏和所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思想■艺术■科技”融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让文艺作品有思想性、艺术性和主题性,这是新时期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用国际视野的艺术探索获得中外观众关注,不仅仅是中国科幻电影新的文化体验,也彰显了当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强劲态势和强大共识。   一、文学转化电影探索提升思想性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文学作品,讲述了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居住,面临生存困境,人类制定了逃离太阳系的“地球流浪计划”。《流浪地球》充满科幻场景,真实自然,众多人物性格塑造印象深刻,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的改编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编剧的刘慈欣与制作团队力求改编既不脱离原著,把握其中精髓,突出主要内容和主要情节,又抓住原著中的精华,围绕核心故事,找到观众情感共鸣点,烘托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性格特征。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丰富的作品资源为电影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空想象力,奠定了电影剧本坚实的创作基础,增强了电影的文学底蕴和哲学深度。 信息时代催生了新的文学作品类型,并改变了文学与电影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人物图谱、类型拓殖和民族想象:胡   下一篇:影像中的符号建构与文化精神传播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