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历史视域下自出版的演进路径与未来可能
作者:马 浩 郑达威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9  点击量:682次
【摘要】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使得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在时刻不停地自我表达,这种传播现象属于自出版的广义范畴。当自出版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时候,研究自出版的未来趋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以自出版的历史视域为研究对象,围绕媒介形式、信息内容、传播主体三个要素,梳理中国古代自出版的历史进程,归纳自出版的传播特征,尝试总结当下与未来自出版的局限与可能。
一、自出版的广义概念 自出版是一种没有第三方机构介入的出版方式,表现为作者全程主导出版活动,概括为“自创作品、自持版权、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享收益”[1]六个特征。自出版包括印刷出版和网络出版两类,由于印刷出版的成本以及出版制度的限制,网络出版成为广大网民的必然选择。狭义的自出版是再造传统出版模式,意味着个人全部实现“作品、版权、资金、经营、风险、收益”六个特征,即使能够规避出版成本和制度限制,狭义自出版的专业性也使得大部分网民望而却步;如果集中强调“作者主导”的基本原则,广义的自出版(self-publishing)可以定义为“作者主导的自我创作、自我加工、自我发行”,涉及一切公之于众的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广义的自出版正在依托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不知不觉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世界的必需品——遍布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介形式,涵盖意见、商品、娱乐等信息内容。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自出版与网络时代的自出版具有同构性——“自我创作、自我加工、自我发行,作者在出版全过程中保持主导作用”[2]。对比当下,中国古代的自出版没有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等传播技术,虽然传播范围达不到全民参与,但是传播内容同样涉及意见、商品、娱乐等信息,作者是传播主体,全程主导出版活动;即使难以准确判定谁是当前自出版的雏形,中国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文道合一:朱熹编辑美学研究   下一篇:清前期童蒙读物的编纂形式及其传播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