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法治新闻报道如何强化“法治”内涵
作者:谢卓 谢建晓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15  点击量:967次
【摘要】法治新闻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可以为群众提供法律层面的有益建议和善意提醒。社交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传播主体泛化对法治新闻专业性和“法治性”提出挑战。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新闻传播者理应践行法治精神,坚守并强化法治新闻的“法治”内涵;以法治思维和受众视角审视新闻事件,强化法治新闻文本的“法治”底色;增强报道外延,提升内容质感;新闻叙事践行法治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同时,法治新闻要处理好与执法机构、受众的两种关系,助力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传播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培养社会法治精神具有重要价值。法治新闻报道是法治传播的重要途径,它不单是与法律有关的事实的报道,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题材宽泛。 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并鲜明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 当前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公共空间话语权下放,导致法治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大量缺乏法治精神的“灌水”稀释了法治信息的“专业浓度”,泛化的主体对专业内容的解读容易出现误导,对法治新闻传播环境造成冲击。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法治新闻传播者,理应发挥媒体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守住法治新闻的权威性、专业性底线,通过强化法治新闻的“法治”内涵,与国家法治建设同频共振,提升法治报道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   一、新闻加工:用法治精神给新闻叙事增添“法治”底色   法治新闻独特的“法治”内涵,提高了其自身的专业属性,对传播者的法治思维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场景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   下一篇:国产悬疑网剧的创作特色与传播优势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