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万国公报》视野中的郭嵩焘使西
作者:杨波 李珂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19  点击量:1175次
【摘要】1876年,清廷第一任正式驻外公使郭嵩焘赴英谢罪,成为中外瞩目的外交事件。《万国公报》对此进行了持续关注和报道,同时转载推介郭嵩焘的出使日记《使西纪程》,使其禁而不绝,逆势流传。《万国公报》充分利用媒介话语的优势,塑造了一位“星使冠冕”的郭公使形象,在“举世谤议”之中为郭嵩焘赢得了宝贵的舆论支持。这一案例深刻揭示了近代报刊作为重要的媒介工具,逐渐嵌入晚清帝国的政治肌体,在深刻影响政治人物个体命运的同时,也推动了晚清社会的转型和嬗变。
1875年,清政府委派郭嵩焘为出使大臣,为平息马嘉里事件,赴英通好谢罪。1876年12月,郭嵩焘踏上西行之旅,次年1月抵达伦敦。1879年1月销差回国。作为开明士大夫的代表,郭嵩焘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记录赴英行程的《使西纪程》(以下简称《纪程》)对西方文化多有褒扬,引起舆论哗然,《纪程》被毁版查禁,郭本人也受到陵铄诋毁,几不能自存,成为近代文化史上一个重大的舆论事件。《万国公报》坚定地站到了郭嵩焘一边。《万国公报》(1868—1907)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在上海创办,经历了《中国教会新报》《教会新报》和《万国公报》三个阶段。在近40年的存续期内,《万国公报》由早期的教会报刊,转型为报道新闻时事、介绍西学新知、评论中外时局的综合性报刊,是晚清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传教士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对郭嵩焘出使给予高度关注,刊发报道和评论37篇,并连载其《使西纪程》,在当时“举世谤议”的舆论环境中给予郭嵩焘不遗余力的声援和支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与“名教罪人”迥然不同的“星使楷模”的正面形象。这是学界尚未关注到的重要史料,对这一新闻事件的解读可以丰富我们观照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维度,为报刊媒介与政治人物的互动研究提供生动范例。同时,也可从中一窥近代报刊这一“政治晴雨表”,如何介入晚清士大夫的个人生活,深刻参与到晚清社会剧变进程之中。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法治文化传播探析   下一篇:大革命时期《中州评论》与马克思主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