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网络礼仪的历史脉络与学术视野
作者:卫欣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量:1062次
【摘要】经过近30年的发展,网络礼仪研究已经初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礼仪文化,亦与一般的网络伦理存在差异。从网络礼仪概念的提出,到制定法律法规,再到重构全球伦理,制定网络礼仪手册已经成为国外网络治理的一种通行手段。当前,我国的社会化媒体正面临着更新迭代,智能媒体与视频社交的风险日益突出,增强网络礼仪研究的学术视野,对于构建传播新秩序,防范技术风险,以及实现个人自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Netiquette(网络礼仪)一词由network(网络)和etiquette(礼仪)缩写而成。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在网络交际中让自己表现得更专业的方法。早期的学术著作是Virginia Shea在1994年出版的《Netiquette》一书,她制定了互联网行为的10项规则。[1]这些规则旨在形成“尊重”的网络通信目标,在通信过程中,每个用户必须意识到他们在与像他们一样的人通信,并且这种虚拟通信与真实通信没有什么不同。2006年,Matthew Strawbridge将网络礼仪定义为用户在使用电子邮件、公告板、聊天室、新闻组时的一种非正式的行为规范。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网络礼仪的边界不断扩张,传统的网络礼仪手册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短视频与网络直播。一方面,即时通信工具与虚拟现实技术导致网络礼仪深度嵌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目前人均每日上网时长已超过4小时;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网络礼仪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懂得网络礼仪的人比不懂得网络礼仪的人在商务沟通、学习生活中更具优势。虽然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具有挑衅意味的隐晦、谩骂、讽刺和夸张,但是人类的传统礼仪并不轻易容忍那些可能导致道德沦丧的行为。   一、厘清概念:两对关系的辨析梳理   相较国外学术界对于网络礼仪的高度重视,我国在网络礼仪概念的使用与研究方面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浅析广电新闻类融媒主播IP账号孵化   下一篇: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