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守村人”:乡土社会守望者的角色解读与意义挖掘
作者:张淑华 刘玉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量:2332次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下,乡村面临经济贫困、文化断裂、人口外流等多种危机,但有一批人始终选择坚守乡土,即“守村人”。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守村人”坚守乡土的行为是早年生命历程、个体能动选择、社会关系网络三者互构的结果;他们以记录者、参与者、传承者的身份,发挥了见证乡土历史变迁、推动乡土社会复兴和创新乡土文化表达的作用;“守村人”空间坚守的本质,是对乡土信仰、乡土情怀以及乡土文化的深刻认同和遵从。
2022年7月26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全网刷屏,引发热议。该视频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农村老人的人生经历,他饱受苦难却不屈不挠的跌宕人生和平凡、美好、坚韧、强悍的性格特质打动了众多网友。从这则视频中可以看到以二舅为代表的一批坚守在乡村的人,即“守村人”,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他们始终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这一方土地。   一、问题的提出:流动社会中的“乡土守望者”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正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由“相对静态社会”向“流动社会”快速转型[1]。在流动性的社会背景下,乡村人群逐渐分流,呈现出不同的流动状态:一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二是农村人口的返乡回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许多在城市积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的农村人口选择返乡创业;三是“半城半乡”式的两栖流动,他们既脱嵌于乡村,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成为“悬浮”在城乡之间的“双重边缘人”;四是流动乡村中的“守村人”,他们始终坚守在乡村,是乡土社会的守望者。学术界对乡村群体的关注往往集中在入城、返乡、半城半乡的流动人群,然而对“二舅”类的“守村人”却很少关注,即使有相关研究,也是将“守村人”与留守老人、儿童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公益”与“共意”:社交网络时代   下一篇:智能手机使用与新农村社区居民社会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