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突破、挑战、对策: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研究
作者:隗辉 于凤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量:1292次
【摘要】数字记忆工程是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叙事文本,实现了人文资源互动性生成、数字化再现与共享式传播。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的突破表现在挖掘跨时空多元文化记忆原故事,建构文史内容的故事性表达内容,推送结构动态交织超文本呈现的叙事作品,目前面临着从国内传播拓展至国际传播、从文化记忆上升到价值引领、从区域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的挑战,其需要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好跨语境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设计,打造适合国际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叙事文本,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导向下的数字记忆项目。
一、研究背景   数字记忆是对脱离人脑、进入“外部存储器”过去经验的数字建构,是文化记忆在传统语言、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物质载体之外的一种存储形式。[1]数字记忆立足于互联网络、数字技术、智能终端,开启了一种更具互动性、融通性、生动性与持久性的叙事方式与媒介载体。 围绕着数字记忆工程及其带来的崭新叙事方式形成了三大研究主题。一是对电影、电视剧、游戏等网络作品的数字叙事研究。苏晓珍提出双向交流叙事模型来分析数字交互作品。徐丽芳认为互动数字叙事包括系统(软件和硬件)、过程(参与者互动)和产品(具化的产物)三部分。陈兵认为用户加强了参与数字叙事的广度和深度,但受到故事叙事与数字叙事系统的制约。二是对数字记忆工程技术特征的分析。牛力提出城市记忆资源元数据标准设计包括资源分析、属性提取和元素精炼、确定标记方案三个环节。李建伟提出实现项目海量无序特色文化数字资源的有序组织与高效利用,带来元数据国际化交换共享。赵生辉提出“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在网络空间中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带来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价值。三是对数字叙事理论的探讨。甘锋提出数字叙事理论经历了从“文本分析”到“过程分析”的演变历程。刘涛认为数字叙事吸收了传统媒介表征形式、叙事语言、技术逻辑和文化意涵,是“再媒介化”行为。 数字记忆工程和数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宽视善知:数据新闻的叙事逻辑与价   下一篇:“公益”与“共意”:社交网络时代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