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中间地带:编辑原创性贡献的定量化研究
作者:谢江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0  点击量:858次
【摘要】编辑与著作之间存在模糊的中间地带:一方面,著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编辑要素;另一方面,编辑工作中也确实存在编辑对作者的作品有着较高原创性贡献的情况。引入“原创度”概念,构建编辑—著作关系模型,通过对编辑的原创性贡献作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廓清编辑和著作的边界,并对编辑价值彰显、编辑层次追求、编辑技能培育等业务场景作实操指引。
编辑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编辑对文稿的着力超出了修改加工的“度”,而给予了稿件较大的原创性贡献;特别是针对一些“两可之间,弃之可惜”的稿件,为了达到出版要求,编辑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心力,既改文字,又修正观点,最终未必在作品上署名,却事实上成为“参与创作者”。可见,“编”“著”之间确实存在模糊的中间地带,学界既往对“编著合一”和“编著有别”的争论也源于这种中间地带。本文致力于构建一种定量化分析模型,探究编辑工作的原创性问题,为“编辑”和“著作”的边界廓清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以期对编辑学的基础性理论作一些纵深探索,并对编辑实践予以现实观照。   一、编辑与著作的中间地带   “编著合一”论的理论出发点是“脑力劳动的操作共性”。研究者认为“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的分野不在于活动者的身份,而在于成书过程中精神劳动的性质”,“著作活动与编辑活动都有搜集材料、整理加工的环节”,“都离不开对他人作品和资料的利用”[1]。这种认识一定程度上或也受到“编辑”词源的影响,因为在我国古籍里难以找到表示非著作活动的“编辑”一词的用例[2],古代的著作方式包含大量“编辑”的工作,如资料的收集、补遗和编排,以及避免差错,也因此有了“编著合一”的认识基础和历史依据。 “编著有别”论的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是“有出版才有编辑”,认为“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平台化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公益广告发展史研究的几点思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