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移动社交圈群中的青少年道德风险探究
作者:钱婷婷 卞佳乐 冯蓓蓓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量:1096次
【摘要】青少年是网络圈群交往的主要群体,现运用“个人利益—普遍利益”的视角剖析当前青少年圈群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并从媒介时代的青少年存在方式、娱乐生活、青少年行为三个层面阐述了移动社交圈群中青少年交往道德风险的形成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移动社交圈群中青少年道德风险的治理路径。
媒介技术的强力驱动与日新月异的社交方式正在广大青少年中勾勒出“圈群化生活”的社会图谱。这类社群体现出的排他性、群体认知非理性、舆论极化等特点,加剧了他们对道德规训内容的情感排斥,引发道德信仰生成培育的困境。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圈群的优势属性,掌握网络环境中青少年道德风险的生成规律,才能建立起培育和践行道德信仰的长效机制,帮助青少年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   一、迷失的“自我”:行为异化与移动社交圈群交往风险   (一)错位的“语言抗争” 随着媒介主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人们追求精神生产的日常实践活动正在被媒介所掌控,这种影响在青少年身上的叙事效果尤为显著。作为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形态在网络技术的更迭中,被青少年群体不断重构并赋予新的内涵。“圈群文化”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它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引发道德风险。 话语是文化的载体,而“饭圈文化”通过一定的仪式,对“新入者”和“违规者”进行行为规范(如花钱打榜、买专辑、应援等),并对“违规者”以特有的话语行为进行惩戒。这种现象已经在圈群中不断弥散,甚至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则”。在“话题”制造的场域中,青少年因为共同的“精神偶像”而在网络空间上变成一系列“符号”存在。市场利益的驱使让“组织者”通过设定一定意义的“话题场域”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短视频网红的媒介叙事与呈现效果思   下一篇:新时代党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