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典籍里的中国》建构文化记忆探究
作者:冯蕾 陈佳倩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29  点击量:798次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媒介在新时期承担着建构文化记忆的职能与使命,《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场域对话和文化仪式建构,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大众传播节目之一,并在建构文化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并提出文化类节目建构文化记忆的策略。
仪式是由文化要素建构起来的,且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认同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的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传播仪式观这一概念,并提出了“传播是维持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的一切仪式性活动”的观点。得益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可以以“游牧者”的身份去获取各类碎片化信息。国家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逐渐在政策上向文化类电视节目倾斜,使部分高质量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升,《典籍里的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1]《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内容以古代“仪式化”方式呈现,并借助文化符号展演,使广大受众在古代仪式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将文化、仪式与审美完美融合在一起,因而深受受众的喜爱。节目通过这种仪式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展现在屏幕上,利用传统文化传递真情实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构了文化记忆,增强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一、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的文化类电视节目   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是人与自然、社会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传播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媒介方式。因此,仪式会以某类有内涵价值的文化表演进行传播,近几年兴起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就是新型的传播载体。 文化是通过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以表征抽象存在的形式。文化传播有利于加深公众对文化的理解,并影响其言行,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数字化赋能到跨媒介叙事:甲骨文文   下一篇:新媒介传播环境下的意见表达与观点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