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媒介使用对社会信心的影响
作者:姚烨琳 张君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29  点击量:911次
【摘要】社会信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居民对于各级政府能够战胜疫情的主观看法和心理预期,社会信心的强弱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疫情防控的效果。基于123932份网络问卷调查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媒介使用类型进行类型化分析,并通过建立广义定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媒介使用时间和媒介使用类型对于社会信心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对中央政府的社会信心显著高于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信心;媒介使用时间显著降低了居民的社会信心;不同媒介类型对社会信心产生了多重效果,官方媒介和社交媒介的使用对于社会信心具有正向作用,而多元媒介的使用则有一定的负向影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应当继续发挥官方媒介和社交媒介的正向影响,积极
2019年12月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不仅应当注重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有形手段,更应充分重视建设积极的社会心态这一无形手段,有效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妥善引导社会心态朝着有利于疫情防控的方向发展。[1]可以说,社会信心是疫情期间社会心态的最直接反映,社会信心的强弱不仅能够反映当前民众对于抗疫工作的评价,也会影响下一阶段疫情防控的效果。只有增强社会信心才能真正凝聚社会力量、同心抗击疫情。 社会信心是以居民对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的评价为基础的,而这些社会评价则以疫情信息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染病防范专家Sylvie Briand指出,伴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是“信息疫情”的出现,“信息疫情”是指过多的无法判断真伪的信息会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源。[2]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途径更为复杂,信息体量更加庞大,信息主体与客体更加多元化,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疫情现象更为突出。本文使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获得的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分析疫情期间居民媒介使用的情况,并考察媒介使用对于居民社会信心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一)社会信心:走出危机的关键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媒体融合语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的演进   下一篇:论艺术传播的情感还原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