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凝固、互补与发展: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焦裕禄记忆的呈现
作者:李乃舒 王春枝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点击量:1014次
【摘要】社会化媒体平台是红色记忆重要的载体,微信公众号和知乎网汇聚了大量与“焦裕禄”相关的文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发现,“焦裕禄”记忆的建构由传统媒体主导、智库参与,其中包含着重复、遗忘和发展。普通网民很少进行创造,但会表达判断和理解,并打捞被遗忘者。历史遗留问题、焦裕禄形象的国际化和年轻化问题得到了回应。
一、背景与问题   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的代表。他于1922年出生在山东博山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矿工,闹过革命,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先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后接受上级任命赴兰考县担任县委第二书记主持全面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焦裕禄学习活动。1989年,在走向开放和市场的过程中,“焦裕禄精神”再次受到重视,纪念场所重修、扩建,影视、文学作品集中涌现。[1]2014年,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相关学习和纪念再掀热潮。 新闻媒体能够通过密集的报道对公众议程进行设置,但特定信息在群体中的长期流传,却需要通过众人在不同时空中的不断重述来实现。这种集体的、同一性的记忆流转,被哈布瓦赫总结为“集体记忆”的传承。[2]在胡百精看来,“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3]或许也正由此,焦裕禄记忆建构一直由官方主导,并且在既往近六十年的记忆建构过程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累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观影、学习、参观、考试等活动不断重复,一部分则面临着争议和被遗忘,而新的记忆也被创造出来。 媒介记忆是集体记忆的形式和载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利于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但也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社会化媒体一方面呈现了多元主体对焦裕禄记忆的建构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人民之子”与“干部楷模”   下一篇:自发、自觉与组织化:论焦裕禄精神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