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阴谋论:国际传播现象及心理学分析
作者:赵思超 赵雪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08  点击量:1329次
【摘要】阴谋论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本质是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真相被遮蔽,或人为制造的结果。从传播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的角度对阴谋论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逆反心理、“使用与满足”的大众心理以及小集团思维是导致阴谋论在国际传播领域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阴谋论借助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而较之前以人际传播为主的社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国际传播领域之所以出现各种阴谋论,既有国际关系的客观现实环境原因,也有其产生的主观心理来源。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特别是传播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对此类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一、阴谋论及其研究回顾   《牛津英语词典》把阴谋论定义为“将已发生的事或现象视为因既得利益者在背后密谋而导致的一套理论,特别是认为某种隐蔽但有影响力的机构要对不明原因的事件负责”[1]。阴谋论的雏形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隐约可见其踪影,各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其实已经具备了阴谋论的核心要素:用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积累,去解释未知的领域,最终得到一个逻辑似乎能够自洽的故事。美国报纸中最早使用阴谋论一词是在1874年针对比彻·蒂尔顿丑闻案的报道。传播学意义上的阴谋论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为了解释和回击关于肯尼迪遇刺案衍生出的种种猜忌而颁布的1035-906号文件。史密斯认为,CIA的文件和《纽约时报》的五篇报道使得阴谋论一词成为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用语。[2] 西方学界关于阴谋论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二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德国社会学家塔尔曼认为,早期针对阴谋论的学术兴趣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全球数据资源争夺与风险防范   下一篇:“沉默的螺旋”与“喧嚣的螺旋”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