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传播学视角下许渊冲唐诗典故英译研究
作者:武会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09  点击量:1566次
【摘要】文化译介是翻译和传播结合的过程,受传播者、译者、受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渊冲提出的“创优之势”是对中国本土化文学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唐诗对外译介中,特别是在唐诗典故所承载的文化形象的传递和转换中,许渊冲既尊重原作的语言规范和文化特色,又兼顾译入语文化和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创译的手法塑造了能够融入译入语文化的自我形象,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许渊冲主张通过翻译弘扬世界和平文化,他的翻译实践有明确的文化指向,并推动了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再到翻译文学的转变。[1]许渊冲作为一个译出语本土译者,其诗歌翻译中本民族文化形象塑造手法,即自我形象塑造手法,是许渊冲翻译思想的重要体现。 当前针对许渊冲诗歌翻译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许渊冲本人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标准,且仅限于《登高》《月下独酌》等零散的诗篇研究,缺乏从文化外译全局出发的、整体的研究,其翻译中的自我形象塑造研究也尚未展开。从文化外译的高度研究许渊冲英译作品的自我形象塑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和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民族责任感,弄清楚为什么许渊冲的作品能够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这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外译和中国文化形象走向世界舞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国文化外译的传播特质   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受制于受众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2]从传播学角度看,文化译介是传播者与译者、原文与译者、受众与译者、译文与受众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过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是“译”和“介”的统一,即翻译和传播的统一。[3] 21世纪的中国文化外译起势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是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自我需求,在本质上属自我推介行为。其推动力是内在的、主动的,而非外在的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   下一篇:延安《解放日报》的“全党办报”“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