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微信时代民间舆论场的建构与舆论引导策略
——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过程为例
作者:郭英 刘东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1-20  点击量:3028次
【摘要】APEC会议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APEC蓝”。经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传播,“APEC蓝”在短时间之内成功建构了民间舆论场,它反映了广大市民期盼首都蓝天的强烈愿望。而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并没有回避网友戏谑般的调侃,而是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形成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良性互动的局面。本文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为例,分析民间舆论场的建构和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以期正确引导舆论,反思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
    【关键词】
  • 民间舆论场;议程设置;“APEC蓝”
民间话语很少进入官场话语,更不大可能被国家领导人引用。话语的分区,自然地形成了意识的壁垒。“APEC蓝”进入主流话语,则意味着民意不再是单纯的民间回响,它不仅能够被听见,还有可能转化为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力量。[1] 传统意义上,民意往往是喧嚣混杂的。洋溢着民间的机灵与狭隘的“APEC蓝”本来只是一种牢骚,但当它被大大方方接纳时,马上就拥有了一种沛然莫之能御的气概。这不仅是政治家的智慧,而且也为传媒工作者正确设置议程、引导舆论提供了启示。   一、民间舆论场的勃兴   从学理上说,包含若干互动因素从而使一些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谓之舆论场。所谓“场”,就是与现实事物相联系的外在环境的总体。无数个人的要求和意见只有在“场”的作用下,也就是处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经过反复多次的碰撞、扬弃、融合,才能形成相似或相同的认识,即舆论。一定的舆论,是特定舆论环境即舆论场的产物。[2]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对“舆论场”做了定义:“所谓舆论场,正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3]在当今中国,民众同时生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之中。 新华通讯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当下中国客观存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0.01
上一篇:中美主流媒体在APEC会议报道中的话   下一篇:批判性话语分析视阈下中外报纸APEC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