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人体的延伸”:技术革命下身体的媒介化范式
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的思考
作者:喻国明 徐子涵 李梓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3  点击量:2458次
【摘要】保罗·莱文森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的概念,认为后续媒介都是对先前媒介之不足的补偿。这样的观点难以摆脱媒介中心论的倾向,忽视了人通过媒介认识真实世界的永恒渴望与追求。从身体补偿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流变是一种更加人本主义的媒介发展的考察范式,它对媒介中的社会交往动机也有一定的解释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媒介对不在场的身体进行生理上、心理上与时空关系上的媒介化补偿,身体本身通过媒介得到呈现,成为媒介场域中的身体符号。未来媒介技术的发展逻辑会更加沿着身体媒介化的逻辑进行迭代与创新,而人的主体性将面临被身体性取代的趋向,甚至有可能成为技术浸润的赛博人。
1979年,传播学家、媒介技术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莱文森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的概念,认为后续媒介都是对先前媒介之不足的补偿,媒介的发展是越来越人性化的过程。[1]这样的观点虽具启发性,但是难以摆脱媒介中心论的倾向,从而忽视了媒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对排除中介化、认识真实世界的永恒渴望。从身体补偿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流变是一种更加人本主义的媒介考察形式,也对媒介中的社会交往动机有一定的解释力。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传播打破了大众传播时期的单向传播模式,为社会交往行为走向线上提供了可能。用户的主体性在互联网时代被高扬,人不再被看作传播内容的被动接收者,而成为意义游戏中的积极解读者和内容的产消者。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信息获取的中介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的感知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发生的场景由线下转向线上,双方身体“在场”的前提在虚拟社交中被消解,在被不同程度地媒介化的社交活动中,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补偿真实身体的缺席,以模拟真实社交的生动性,达到“缺席的在场”。   一、历史:媒介中身体观念的流变   西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不同,可以做二元划分。理性主义的奠基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声称,“我知道我是一个实体”。这种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喉舌   下一篇: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