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农民的“出场”:短视频中的乡村振兴图景与话语表征
作者:杨 彪 郭昊天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9  点击量:3251次
【摘要】短视频激活了农民和乡村的“可见性”,促成了农民的“出场”。乡村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背景”被嵌入叙事结构中,农民在经济生产、文化传播、日常生活中的自主表达、能动创造和自觉振兴的意愿得到展演。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短视频呈现出一派热闹且多元的景象。同时,随着商业资本和城市文化的入侵,农民的身份被表演,创作被褫夺,主体被遮蔽,农民主体性的实现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也面临诸多问题,需引起关注。
在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是被表述的“沉默的他者”,乡村是被凝视的“隐秘的角落”,短视频激活了农民和乡村的“可见性”,完成了农民真正意义上的“出场”,随之而来的是乡村作为农民所处的“背景”被嵌入叙事结构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本作为农民生产、生活、劳作、生死于此的乡村空间具有了更多的人为色彩,依附于城市空间,打捞着城市人群的焦虑、不安与痛苦。[1]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得以彰显和重构,乡村这一“空间”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意义表征。   一、农民的“出场”及乡村主体的回归   话语权的争夺是某一阶级或个人被社会普遍认知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对话语权的长期缺失,意味着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的艰难建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短视频用户规模超8.5亿,其中每5个短视频用户中,就有1个是农民。[2]快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诸如此类依托于农民和乡村而发展壮大的短视频平台正在将数亿农民推向社会的“前台”,完成着农民的“出场”,实现着乡村真正的主体——农民的回归。在乡村振兴和短视频繁荣的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回归就是他们在经济生产、文化传播、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乡村女性的媒介使用与自我赋权   下一篇:毛泽东传媒领导力思想探析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