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城乡接合部的文化表征:土味美学及土味文化再思考
作者:顾明敏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8  点击量:12236次
【摘要】伴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及媒介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城乡关系从相对单一的政治经济关系转向更为深入的社会文化关系。土味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在媒介的表达,一方面揭示了城乡接合部是都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边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来自底层的青年正在参与城乡社会关系和媒介画像的书写。在谈论社交媒介中破“土”而出的美学趋势时,谈论的其实是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及乡土性何去何从的问题;社交媒体中的土味文化也对媒介的公共性提出了挑战。
积极稳妥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决策层高度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亦是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热点。城市化与城镇化一字之差,背后实为两套逻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有两处表述值得注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两句话潜藏了两层意思,首先,国家鼓励农村人口市民化,但是不鼓励农村人口在一线城市市民化,而是希望农村人口在三四线以下的小城镇完成市民化。从这个维度理解,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这套逻辑行为推动着大量的农村90后青年向城乡接合地带聚拢,并且在消费领域获得新的命名——小镇青年。①如今,城与乡在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上从相遇趋于融合,在微媒介的自传播时代,社交媒体成为自由表达的“即时口语”现场,“扎心了、老铁”“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奥利给”“郭言郭语”等已然进入表情包市场,成为社交俚语。此时,底层社会青年开始进入媒介的表征体系当中,“接合”的言说主体有了来自底层的参与。但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在媒介空间里市民化后,“土味”文化野蛮生长,生成了一套新的网络流行黑话与隐喻,“趣味取决于被供给财产的系统的状况”。[1]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原本被规训、被污名化的“他者”在城乡接合的过程之中,同样在反噬“中产趣味”,在争夺规训的权力? 本文将媒介中的审美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乡村传播研究的知识图景   下一篇: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