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走进兰考》:新语境下官方纪录片的一次风格探索
作者:顾 晓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30  点击量:2366次
【摘要】文艺作品是价值观的载体。特别是在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点,带有鲜明政治导向的文艺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智能化媒体时代,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官方作品?实践证明,“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的传播模式效果早已大不如前,人们需要更新颖的文化符号、更平等的交流视角、更具美感的艺术体验,这也是两年来官方主流价值观作品努力革新的方向。通过纪录片《走进兰考》,分析探讨了这种变化,以及在艺术层面和传播实践中能够达到的效果。
智能化媒体时代,受众的心理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主流价值观作品如何创新,是主流话语体系建设中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电影理论家克劳斯·克莱梅尔说过,“纪录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美学的质量”[1]。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流价值观作品求真求美,加强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是提升受众接纳度的重要一环。2018年12月24日至28日,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走进兰考》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这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项目,在研讨阶段即关注到当下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而用新的标准去定位、设计作品的创作方向和表现手段,并在拍摄中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成片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特征和美学风格,为智能化媒体时代主流价值观作品的创新提供了研究样本。   一、定位:以人为本的民间视角   政论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也是以往重大政治性题材最青睐的表达形式,因其强烈的政治教化功能在特定年代成为最实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但进入智能化媒体时代之后,受众的需求开始分化,政论片在传播实践中的效果开始逐渐衰退。因此,尽管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命题作文”,《走进兰考》还是在题材上进行了革新,它没有沿用政治性主题通常采用的严肃宏大的叙事方法,而是采用了纯纪录片的形式,这就决定了成片必然有截然不同的风貌。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   下一篇:党报产业扶贫报道的策略分析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