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中我国主流报刊对外报道话语分析
以《中国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9
点击量:2555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对于我国赢得国际话语权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以《中国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话语实例,选取武汉封城期间(2020年1月23日—2020年4月8日)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主流报刊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话语特征和现存困境,并对未来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话语革新提供思路。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也就是说,要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国际舆论场上充斥着各类声音,其中不乏“中国病毒”“武汉病毒”“中国疫情源头论”抑或“中国不透明论”等污名化论调。面对恶劣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在国际上回应不实言论和污蔑,并展示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理念和所承担的责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媒体在探索破困之道,也在积极实践。
《中国日报》(CHINA〓DAILY)自1981年创刊以来,从纸质媒体发展为集报纸、网站、手机报等为一体的立体化多媒体集团,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报刊。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中国日报》对疫情初期的报道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从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国际上对疫情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应对措施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Covid-19”“Coronavirus”为关键词搜索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共搜集到1247条新闻报道。考虑到《中国日报》新闻报道总量较大,因而采用抽样来缩小样本量,共抽取样本418篇。
一、《中国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话语分析
&
上一篇:媒体报道框架与中国在越传播
下一篇: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的现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