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红色场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实构建
作者:黄鑫 童兵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07  点击量:14922次
【摘要】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能够影响身心发展的存在性活动,自发展之初便随时间逻辑和空间转向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随着历史进程的变迁,教育内容愈加多元,其场域也随之发生了转型,新闻学科因与全球形势联系密切、科学技术介入影响,其教育场域也随之再生而转向。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新闻教育中的价值塑造作用,构建复杂国际形势中的“红色场域”,掌握新闻话语主动权,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卓越新闻人才,从而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新闻教育需要回应的时代命题。
与物理研究中将“场域”界定为纯粹的空间不同,教育所指涉的“场域”概念可扩展为社会化的概念,布尔迪厄在继承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基础上,将关系思维贯彻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认为:“在人为地造成社会科学分裂的所有对立之中,最基本的,也最具破坏性的,是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1]即场域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场域间有着空间构成上的关联,也有场域与外界交往而发生的关系勾连,这个“场域”既包罗着浅而易见的表象,也有潜藏于内部且不断活动着的隐藏力量。同时,布尔迪厄认为场域间的关键矛盾在于“争夺”,“争夺旨在继续或变更场域中各种力量的构型”。这里的“场域”作为一个更加开放的概念,不仅是非孤立存在的空间地缘,例如教学过程中的一间教室或一栋房子,更是思想在逻辑互构中产生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域”并不断生成、持续发生。 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看作是这一类“场域”,不能仅从传授知识点的角度进行衡量,根本是要实现知识到信念的转化、认识到认同的转化、信仰到行动的转化,形成有形教学与无形信仰共构的“红色场域”。树立红色信念,用好红色资源,实现师生知识上内化、情感上认同、行为上同步,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心、入脑、践行,学生真学、真懂、真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基本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一、建立以原典为教学文本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2021年总目录   下一篇:网络生活与“大数据”概念的四层内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