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技术实践中的“身体”:理解主持传播的智能主体
作者:薛 翔 杨 航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28  点击量:6153次
【摘要】从身体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切入,以行动模式为基点,探讨当新技术介入主持传播活动过程中,其智能主体如何进行“身体”实践的。研究认为,在当前的主持传播活动中,“人-机互动”是其智能主体进行新技术实践的显著特征,物理空间的“在场”和赛博空间的“缺席”是主持传播中“身体”存在的两种基本状态。作为主持传播活动的内核所在,人格化和人际化始终是“身体”实践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在主持传播活动中,智能主体的“身体”实践主要体现在内容生产、信息播报和情感交流三个维度。此外,还要警惕智能主体被新技术驯化,避免成为“身体”实践的数字劳工。
一直以来,“身体”不仅被大众媒介所遮蔽,更是被主流传播理论的研究所忽视。为何“身体”如此不受重视?甚至“身体”被当作是大众媒介的边缘物。原因之一在于,探讨“身体”实质是在思考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不言而喻,“以身为媒”不过是时时见、处处见的现象,不足以纳入研究之中。然而,当大众媒介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时,随着迭代升级的新技术介入,“身体”又该走向何处?考虑到中国的社会语境,有社会学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生活中的“身体”研究,试图从主体理解和日常实践两个角度探讨“身体”[1],新闻传播学者则从自身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与对话。作为与“身体”紧密勾连的主持传播领域却鲜有理论化、学术化的探讨,因此,探讨主持传播中的“身体”便具有了学理价值。一般而言,主持传播是以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而实施的传播活动。[2]由此可见,“身体”在主持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当前,“智能媒体”成为新闻传播业的转型与发展方向。[3]2018年底,新华社与搜狗公司联手开发的“AI合成主播”诞生;2019年,“小小撒”(撒贝宁的AI虚拟孪生主播)登上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2019年2月,站立式AI合成男主播“新小浩”以及全国“两会”期间亮相的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逐渐走进观众视野……这些智能机器主持人的出现,让我们该如何理解新技术实践之下的“身体”?以及智能主体又是怎样进行主持传播活动实践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守正创新   下一篇:河南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探究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