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工具依附”到“认知引擎”:DeepSeek的传播主体性重构
作者:陈美汐 张霞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点击量:548次
【摘要】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传播主体性的格局,从人类主导、技术为“工具依附”的模式,演变为强调人机协同、AI作为“认知引擎”的新范式。DeepSeek通过混合专家架构优化算力与适应性,借助推理验证框架降低“幻觉”风险,并以开源模式打破技术垄断,重塑人机协作生态。这种技术革新使传播主体性呈现三重转变:内容生产从人类主导转向人机协同,信息分发从单向传播转为认知适配,决策权力从集中式认知转向分布式认知。然而,技术赋权也催生了新的挑战,人类认知外源依赖削弱主体性,算法黑箱化加剧传播权威隐性转移,人机责任边界模糊导致虚假信息治理陷入归责困境。为此,需建立“批判式人机协同”路径,构建透明、
    【关键词】
  • 传播主体性;认知引擎;DeepSeek;人机协同;伦理责任
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持续迭代改变了传播活动的主体性结构,从最初的机械工具,到信息时代的数字媒介,再到如今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所驱动的“认知引擎”,技术的角色已从单纯的被动辅助演变为有认知能力的传播主体。“认知引擎”作为一种前沿范式,借助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推理及模拟人类认知过程的能力,实现了智能感知与辅助决策[1]。这一演进显示人与技术的关系从主客体二元对立迈向深度耦合的复杂共生状态。技术在传播活动中承担了部分主体性功能,重塑了人与信息、人与技术的交互模式。剖析DeepSeek的技术特质如何催生这种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在传播活动的内容生产、信息分发、决策权力维度的具体体现,审视由此带来的认知、权力与伦理挑战,对理解智能时代的传播生态、把握数字文明的发展脉络十分关键。   一、技术演进:从工具到认知引擎的技术突破   DeepSeek通过三大技术革新,共同推动其从“工具”向“认知引擎”的跃迁。 (一)混合专家架构的动态路由机制:突破静态处理,迈向适应性认知 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常运用单一且庞大的神经网络来处理所有输入,计算成本高昂,而且灵活性也有所欠缺。DeepSeek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把“分而治之”和“动态激活”当作核心,借助多个专精任务的“专家”子模型以及轻量级“门控网络”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创   下一篇:数字媒介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7期 总第571期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