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临近,未来已来
媒体人应如何对AI“深度求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点击量:550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当下AI技术的长足发展,部分印证了美国未来学者库兹韦尔预测的“奇点来临”的说法。当下,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写稿机器人和“媒介数字人”更成为新闻界的新宠。然而,AI机器人不可能代替人类,更不可能代替新闻工作者作现场报道和写出“有温度的新闻”,原因在于它不具有也不可能具有创新思维。盲目崇拜AI技术,不仅会低估人工智能的风险,也会对AI谣言失去辨别力,甚至淡化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工具依赖,从而造成创新思维退化,从长远来看,也会导致“AI拜物教”的产生、摧毁人类的批判意识,使人们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则有陷入“单向度社会”的危险。新闻工作者应顺势而
- 【关键词】
- 奇点;生成式人工智能;AI拜物教;单向度
2005年,美国奇点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RayKurzweil)借用物理学上的“奇点”概念,预测2045年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将完全超越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2045年之后,宇宙觉醒,为了超越计算机的局限性,人机智能将物质转化为超级计算机,最终整个宇宙变成一个超级智能体,这种智能可以改变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实现不同维度空间的穿越,并实现人类真正的永生。①以上观点在知识界获得极大反响。转眼20年过去了,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AI工具走进人们的生活,可谓“奇点临近”、未来已来。那么,这一切对新闻工作者意味着什么?媒体人应该如何对AI进行“深度求索”?
第一个问题:AI究竟能做什么?
前不久,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彭林老师分享给我一篇公众号作品。该文作者的篇末附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此文采用了‘我润我稿’之法,写好原稿后,我用AI进行了轻度润色。我先将自己以往所写文章中较满意的若干文字片段,作为语料投送给AI,让它预训练,强化一下辨识度。然后再指令AI,用我自己的笔调来修饰自己的文章。”②
看来,AI不仅可以代笔、润笔,还可以完成过去文人雅士“捻断数根须”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就是今天AI背景下的一个寻常图景。由此想到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新闻业。如果说一般人都可轻
上一篇: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网络谣言
下一篇:“机智过人”时代,人机该如何共处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