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媒介供给与文化记忆: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醒狮意象与故乡情结
作者:张姣 吴万昕 曹轲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3  点击量:1400次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媒介的有效结合,能够传承故乡记忆、增强社会凝聚力。醒狮作为岭南特色的传统文化,是粤籍移民思乡之情的具象表征,其通过黄飞鸿电影为人们展现出记忆中的故乡影像。随着时代的发展,醒狮意象从具象民俗沦为奇观展演,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折射出故乡情结由显至隐,最终升华至家国之思的转变。在故乡记忆与故乡情结显隐的过程中,电影这一媒介的作用从展演故乡影像发展为建构影像故乡,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主体能动性,故乡意象的达成有赖于电影制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流动协商。
    【关键词】
  • 醒狮;黄飞鸿电影;故乡;记忆;媒介
迁移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现代人也无可避免地在迁移中逐渐失去归属感,此时,故乡记忆就成为心灵的乌托邦,而故乡记忆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托大众媒介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铭刻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集体记忆。这些集体记忆通过大众媒介为中华儿女提供“故乡”的归属感。醒狮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香港等地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亦是营造中国传统节庆氛围必不可少的因素。醒狮舞动之际或能激发全球粤籍人士对于儿时故乡的回忆,或能唤醒海外华人每逢佳节的思亲情结,亦能见证中国万家灯火的团圆时刻。醒狮之所以能够激发观者的怀乡情结与故乡记忆,固然与人口流动有关,但亦不能忽视大众媒介的作用。醒狮文化正是借助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勃兴与发展,打破时间界限和空间区隔,成为故乡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承载者。 一、黄飞鸿电影:大众媒介、醒狮文化与故乡记忆的交融 从1949年第一部黄飞鸿电影诞生至今,香港地区有超过100部以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面世,并催生了“黄飞鸿电影”这样一个专有名词[1]。醒狮与电影的结合是黄飞鸿电影的一大特色。醒狮文化与黄飞鸿电影在学术研究中有强烈的依存关系,黄飞鸿电影是研究醒狮文化的重要文本[2]。学界既有研究表明电影不仅是记忆的表象也是记忆的建构过程[3],因此黄飞鸿电影中的醒狮不仅是制作者与观众故乡记忆的体现,也影响着观者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文化国际传   下一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双向度信息传播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5期 总第569期 出版时间 2025年5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