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证”还是“深入事实内部”?
深度访谈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回溯与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0
点击量:1422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目前深度访谈法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传播学研究中,并对传播学学科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然而该方法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究竟应该偏重于例证、致力于原话佐证观点,还是应该回归事实内部、作出深入分析,这始终是学界在探索和尝试的话题。通过回溯深度访谈法缘起,结合传播学学科特色回顾深度访谈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做出回应,提出深度访谈应坚持在各个阶段强调基于“人”的视角深入事实内部分析而非简单“例证”,并反思“例证”等不严谨的操作带给方法本身的影响,从而充分尊重方法和学科的严谨性。
- 【关键词】
- 例证;深入事实内部;深度访谈;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也被称为“半结构式访谈”。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深度访谈法源于人类学,和参与式观察并重,是民族志研究中重要的、也是主要的手段。众所周知,传播学和社会学之间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始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结,许多传播学研究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大多借鉴于社会学,自然而然地,深度访谈应用于传播学中也不足为奇。关于最早深度访谈与传播学的联结,学界没有明确界定,但有学者曾在研究中提到哥伦比亚学派早期成员赫尔塔·赫佐格对早期大众传播研究的行为主义传统提出挑战,基于受众视角发展并健全了深度访谈法,在《论借来的体验》研究中,对20位女性进行开放式访谈,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80位女性进行深度访谈,由此丰富了诠释经验主义范式。①
深度访谈与传播学的耦合对传播学学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打破了早期大众传播研究对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过度依赖,改变了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技术中心主义取向。早期在施拉姆培养体系下,统计学、调查法、实验法等是传播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②深度访谈法的出现一定意义上维护了“质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下,量化研究已是常态的局面,为社会科学研究争得一席之地。其次,以深度访谈为代表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的出现为打破20世纪传播效果研究和功能主义研究取向的话语霸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传播效果盛行时期,传播过程研究被忽略,研究内容存在固化、单一的风险,深度访谈、
上一篇:新闻文本理论的玄奥与知识体系重建
下一篇:论《新莱茵报》和《解放日报》的互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