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量:2244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树立中国共产党良好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当下文化多元发展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输出,对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更需要在“怎么讲、谁来讲、讲什么”上做好文章,真正推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出效果。在怎么讲层面,话语表达上要融合多种话语方式、叙事格局上要注重宏观主题与微观叙事相结合、传播载体上要开发多载体传播。在谁来讲层面,要优化国家团队、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和主动作用;要开发跨文化交流国际平台、发挥文化企业的自主和创新作用;要整合自媒体传播、发挥自由传播者的在场感以及海外传播团体和“洋网红”的亲和力。在讲什么层面,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深化改革开放进程、奋勇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形成的,反映党和人民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熔铸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成长、壮大过程中独特的精神文化样态。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自2003年进入研究者视野以来[1],广受关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发人民的奋斗实践、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解读中国打开了一扇“思想之窗”。中国的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等给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机遇,但“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输出,又给红色文化“走出去”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助推红色文化成为国际共享的优秀文化,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怎么讲:构建多元话语叙事格局
习近平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由此,针对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要构建多元话语叙事格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
上一篇:新时代中国文化和谐价值观的跨文化
下一篇:“守正创新”视角下大别山红色文化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