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短视频狂欢的新身体叙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7
点击量:2783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使得普通人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在短视频狂欢中,人人都是“戏精”,表演的身体成为独具冲击性的视觉消费符号。新媒介技术下的身体赋权,使得身体的叙事能力被重新解放出来,成为叙事的媒介和传播的主体。与此同时,短视频中被唤醒的是身体“本我”,精神世界没有获得充分解放,亟待“自我”与“超我”的回归进行身体传播价值重构。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自诞生起就以互动性高、趣味性强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抖音、快手、秒拍、美拍、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7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达到2.42亿,2018年将达到3.53亿。[1]实用技能、街头访谈、即兴舞蹈、健身美妆等内容层出不穷,热门活动与话题使得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众多明星大咖也乐此不疲,造就了短视频狂欢的奇观。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人人都化身成了“戏精”,或土味出演、或模仿搞笑、或艺术创造,再配以音乐、特效尽情挥洒。每个创作者都极力用身体在镜头前表演,身体表演成为短视频内容创作的主角。身体不只是纯粹的生物性存在,而是作为叙事的媒介和传播的主体。广义上的身体叙事,即以身体作为叙事符号,以动态或静态、在场或虚拟、再现或表现的身体,形成话语的叙事流程,以达到表述、交流、沟通和传播的目的。[2]短视频中表演的身体是叙事的主体,身体的魅力通过动态影像呈现,成为独具冲击性的视觉消费符号。
一、身体转向:作为叙事的主体
近年来关于身体的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身体的主体性被重新确认。在西方传统哲学中,身体向来是缺席的,它被认为是罪恶的、感性的、边缘的存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断,强调的就是心灵的主体性,身体被贬为与之对立的客体。直到德国学者尼采提出
上一篇:网络阶层分化:危机及“机会之窗”
下一篇:从“佩奇”走红看青年流行文化新特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