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7
点击量:7705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透过文化人类学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仅可以拓宽多元化的人类文明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传承性视野,而且还可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找寻不同文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和谐酵母”的方式及其独特功能。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人类整体而言,少数民族在促进人类文明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多元化文明形成和人类探索自身种类变迁标本及活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应该注意文化传播中有可能出现的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揭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全球价值观,既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情理,又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具有彰显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文价值。而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机因子,在承载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一起经历风霜雪雨和时间磨砺,成为国家民族文化构成要素中绚丽多彩的一页。从文化人类学①视阈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多样性中所蕴含的促进人类社会不断砥砺前进的通则性精粹。这不仅对于阐释人类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输出性和渗透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之间的包容共享具有启示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哲学意涵及其人文价值取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首次出现于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
上一篇:论新时代坚持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性
下一篇:新世界主义推动华莱坞电影“出海”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admin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