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时刻的焦虑与话语空间的对立
印度报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的认知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13
点击量:2836次
- 收藏
-
微信版
【摘要】从“话语时刻”的概念出发,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选取印度五家主流英文报刊在2017年5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论坛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文本。从“话语-历史”视角分析了印度拒绝参与论坛的原因;从修辞诉诸方面(品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诉诸)梳理了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项目的认知;从话语空间理论的层面展现了印度媒体的三维立体建构,并通过趋近性话语的探究进一步分析了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立认知。这种零和认知模式注定造成印度对历史研判、现状评估与未来预期的混淆和错位。
【关键词】“话语-历史”视角;话语时刻;修辞诉诸;话语空间;趋近性话语;认知研究
一、引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北京召开,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论坛。[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印度是唯一缺席这次论坛的大国。然而不参与不代表不关注,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及论坛的报道在2017年5月骤增①。
本文对新闻文本的选择围绕“话语时刻”(Discourse Moment/Discursive Moment)这一概念展开,其关切点为某一事件发生之时大规模的、密集的、多样
上一篇: 殖民欲望浸透的晚清军事形象
下一篇:封面人物·项德生
2018人打赏
会员登陆
热门排行
查看更多评论